一、结构化教学概论
结构化教学法是由美国北卡罗拉纳州大学精神科学系的一个专门研究、支援和推行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部门在“自闭症与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handicapped Children)中提出来的。(这个教育计划简写为“TEACCH”)结构化教学法,也称系统教学法,(Structuared Teaching)就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学空间、教学设备、时间安排、交往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作系统安排,形成一种模式,使教学的各种因素有机地形成一体,全方位地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学习。
结构化教学法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优势:视觉辨别及记忆要优于听觉的辨别及记忆。也就是说,孤独症儿童对看到的东西比听到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同时结构化教学法又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在学习上的诸多困难:由于言语障碍,听不懂、记不住较为复杂的内容,理解不了老师及家长的需求,还由于他们对非口语信息(面部表情、手势等)接收的困难,不太可能从面部表情及手势这些帮助理解的线索上得到什么信息,多数儿童在学习字词方面也有特殊困难。结构化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运用实物、图片、像片、数字、文字这些可视性强的媒介来标明要学习的内容及步骤,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中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思想的扬长避短的原则。
二、个人工作系统
结构化教学法的5个组成:(一)视觉结构;(二)环境结构;(三)常规;(四)程序时间表;(五)个人工作系统。
结构化教学法的第5个组成部分是个人工作系统。它是指为儿童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工作系统。个人工作系统包括了结构化教学法的各要素:视觉结构、环境结构、常规及程序时间表,再加上特定的教学材料安排,便建立起这个系统。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具有独特性,集体环境的教育训练必不可少,而个别化的教育训练更需要。因此,无论是学校、训练机构还是家庭的教育训练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需要,为其制定安排有针对性的个人工作系统,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个人工作系统的优点
结构化教学法由于对工作内容及步骤有醒目视觉提示和有序的安排,就能帮助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从而减弱了某些与学习无关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结构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孤独症儿童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能力,他们既不会计划,也不会独立地去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比如周日和假期如何安排,每天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何干他不会考虑。这时候借助一份精心设计的程序时间表就能帮上大忙了,儿童在家长的指导下便可以按工作程序自行跟上学习的每一步骤,不需要家长更多的言语提示或其他辅助,从而能慢慢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四、儿童情况分析
牛牛,男,2009年7月8日生,4岁于齐鲁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并在当地机构参与训练,于2017年来到伟众儿童康复中心,康复内容为个训和集体课。2018年进行结构化教学的个别化训练。
刚来机构时,性格内向,情绪问题表现不明显,有转圈等行为问题,喜欢舔手,保持手部粘湿的感觉,触觉敏感,不喜欢与他人产生肢体接触。精细动作能穿小号的珠子,握笔写画能力差。无言语,有简单的互动意识,能拉老师的手表达想拿的物品。沟通较差,不会用非言语方式表达。自理能独立穿脱鞋子、衣服,独立擦洗能力差。认知对生活常见物品能理解,并听从简单指令。
2017年针对儿童当前情况训练方向侧重于儿童的规则练习:不能随便拿橱柜里的东西;课堂纪律:上课主动拿椅子、课上遵守纪律,不随便下位,下课排队站好;互动:能与小朋友合作游戏,与老师配合;精细:能辅助下握笔写字等。认知:能理解老师的指令,并配合老师动作指令,正确配对相应的图卡。2018年依据儿童当前能力与现状,儿童开始建立基于工作系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
2018年儿童初期评估报告(2018年3月6日):
五、儿童训练目标与计划
领域 |
长期目标 |
短期目标 |
1感知觉 |
1. 加强视觉辨认能力
2. 增强触觉分辨能力 |
1. 根据图片找出指定的生活常见物品
2. 分类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片
3. 分类两种不同形状的卡片 |
2粗大运动 |
1. 增强单脚控制力
2. 增强球类运动的运用 |
1. 单脚站立5秒以上
2. 单脚原地跳跃5次
3. 与他人抛接球5组
4. 向下拍球连续3次 |
3精细 |
1. 加强握笔写画能力
2. 加强对工具的运用 |
1. 在指定形状内涂色
2. 描画4种形状
3. 仿写6种简单的字符
4. 使用剪刀沿直线剪纸
5. 使用文具袋放置文具 |
4语言与沟通 |
1.用非语言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 |
1.对提问的问题用点头代表是
2.对提问的问题用摇头代表不是 |
5生活自理 |
1.增强家居技能 |
1.根据位置提示将生活物品摆放到橱柜里
2.使用扫帚和拖把清洁地面 |
6认知 |
1. 增强分类放置物品的能力
2. 增强事物的顺序性 |
1按颜色分类相同形状的物品
2按颜色分类不同形状的物品
3完整的完成卡片的分类程序 |
7社会交往 |
1.加强与他人打招呼 |
1.见到他人主动招手打招呼
2.告别时与他人摆手再见 |
六、训练对比与分析
2018年儿童中期评估报告(2018年6月20日):(略)
儿童训练前后分析
领域 |
训练前 |
训练后 |
感知觉 |
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但是说出名称时不能准确的找到。区分辨别颜色能力差,不会按颜色分类物品,放置物品时混乱,听到放下的指令后便随便放下。 |
根据图片提示能自己找出指定的物品。能分类放置物品,并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
粗大运动 |
运动能力较好,但是控制力差。课堂跟随老师学习少,喜欢自我刺激。会抛接球,但是与他人配合差,向下拍球次数少,注意力不集中。 |
单脚控制力有提高,跳跃能力有提高,能配合老师进行练习。向下拍球能控制在3个左右,注意力有提高 |
精细 |
图画时容易出格,图画控制力差。书写较轻,需辅助下完成仿画能力。 |
手部控制力有提高,能在区域内涂色。仿写有提高,能参照图形仿画。 |
生活自理 |
干家务较少,家庭溺爱较多,独立动手能力较差,空间摆放能力差,不会分空间放置物品 |
能提示下运用扫帚和簸箕,并根据提示摆放物品,能参照图片,按空间位置摆放 |
语言与沟通 |
对问答没反应,问答时对他人关注较少,有时注意力不集中。 |
问答时能关注他人,对选择性问题能理解并用头部动作表示 |
认知 |
能配对相同物品,不会区分物品的颜色;不能分类放置物品,对事物完成的程序性差,需提示完成 |
能分类放置物品,并根据参照放置在指定的地方。能独立完成程序性任务。 |
社会交往 |
不主动与人打招呼,对他人的问候只有短暂的注视。 |
语言问候下有手势动作的回应,语言提示下能用手势与他人打招呼 |
六、综合分析与总结
感知觉:视觉注视持续时间长,并能分辨不同类型、颜色的物品;对部分指令、声音的辨别能力提高,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声音,并即时给予视觉注视;粗大动作:自我控制力有提高,配合指令并在辅助下能完成指令内容,专注力增强,走平衡木等本体控制的器具时能持续行走。精细动作:手部控制力增强,能在指定的区域内涂画,并能参照形状描画及仿画形状,书写能力有提高,能独立书写数字1-10;语言:能理解非语言动作并在场景中运用点头、摇头、挥手等动作;认知:顺序性增强,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归纳与放置物品也有相应的提高,能参照位置放置物品,依据提示归纳物品;沟通与社交:课堂对老师的关注较多,能理解开玩笑与互动,主动参与互动,并在互动中享受乐趣;自理:家居能力有所提高,能帮忙打扫卫生,收纳家庭物品。
儿童已建立初步的个人工作系统,儿童的独立性增强,注意力有所提高。从学习认知上,能依据提示独立完成操作,并能有顺序的完成任务。儿童依据视觉的提示完成个人工作,从而视觉理解力增强,参照性有提高。儿童进行个人工作系统,自己依据提示拿取任务而进行工作,工作完成后,并把物品放置好,从独立性上能有了很大提升,动手与归置物品的能力也有了提高。